1.忌着装不当:上体育课时,切勿穿硬底皮鞋、凉鞋、拖鞋或裙装。同时,严禁佩戴各种饰物,头上勿戴硬质发卡,也不要携带小刀、笔、钥匙等尖锐、硬质物品。运动中戴眼镜的学生,务必做好固定措施,进行垫上运动或剧烈运动时应摘除眼镜,以防运动过程中,饰物、尖锐物品伤人,或眼镜掉落损坏、造成眼部伤害。
2.忌未做热身:在体育课前,一定要充分进行热身活动。热身能提升肌肉温度,增强关节灵活性,让身体各器官系统提前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强度,从而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
3.忌饮食不当:运动前不宜饱腹,也不要过量饮水,否则在运动时可能引发腹痛、呕吐等不适症状。同时,运动过程中禁止进食或咀嚼食物,包括口香糖,以防食物误入气道,导致窒息危险。此外,剧烈运动后,也不能马上大量饮水、吃冷饮,或立即洗冷水澡。
4.忌不听指挥:体育课上,必须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与安排,不得擅自行动。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,其指令和安排都是基于保障学生安全与教学效果考虑的。若不听从老师口令,自行其是,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。
5.忌使用不当器材:使用体育器材前,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,若发现器材存在损坏、故障等安全隐患,绝对不能使用,并及时向老师报告。同时,要在老师的指导下,正确掌握器材的使用方法。
6.忌违规进行项目动作:进行短跑、跳远等项目时,务必严格按照规定的跑道和动作要领操作。短跑串跑道易与其他同学发生碰撞,造成摔倒受伤;跳远若不按规范助跑、起跳,可能导致起跳角度不佳,落地姿势错误,进而扭伤脚踝、膝盖等关节。在进行垫上运动项目,如前后滚翻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时,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,严禁打闹,因为打闹会分散注意力,使动作变形,大大增加扭伤风险。
7.忌忽视身体状况:学生应如实向老师告知自身身体状况,特别是患有心脏病、气喘、癫痫等疾病,或者身体存在不适、伤痛的同学,更要提前说明,以便老师根据实际情况,科学安排适宜的运动项目与运动强度。在运动过程中,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或受伤,必须立即停止运动,并迅速向老师报告,以便获得及时的救治与处理。
8.忌场地危险区域:不能随意进入、横穿或靠近正在运动运动场地。贸然进入容易被运动中的人员或器材误伤。若要候赛、观看,务必与运动场地保持安全距离,避免意外发生。
9.忌运动后骤停:剧烈运动结束后,不要马上停下来,应进行放松活动,如慢跑、慢走、静态拉伸等。这样做有助于使心率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疲劳,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。若突然停止运动,身体血液循环无法及时调整,可能造成暂时性贫血,引发心慌、头晕等不适症状,长期如此还可能对心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。
10.忌缺乏急救知识:老师和学生都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,如常见运动损伤(扭伤、拉伤、擦伤等)的处理方法,以及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援技能。在体育课上,一旦发生意外事故,具备急救知识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、有效的应对措施,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,降低伤害程度。
来源:体育教学研究